字:
关灯 护眼
七喜中文 > 开元4316年 > 第七十七章 熊廷弼

第七十七章 熊廷弼

听闻自己大哥有看上眼的女人了,黎安明顿时好奇心大起,连忙问道:“谁呀?知道是谁家的女子吗?”

叶弘想了想回答道:“回少爷,小的已从大少爷身边的家丁中得知,是辽东经略熊廷弼熊大人家的二女,好像叫熊嫣然。”

“什么?你说是谁的女儿?”黎安明闻言一阵惊诧。

“辽东经略熊廷弼熊大人的二女。”叶弘不明白为何自己少爷突然那么大的反应,不过他还是很确定的说道。

黎安明闻言却是更加头疼了,码的,看上谁不好,怎么偏偏就看上他的女儿了呢?对方看不看得上黎安军另说,但熊廷弼可是会被传首九边的啊。

今年,也就是万历四十七年(1619)年六月,熊廷弼第二次被派往辽东,任务是,作为辽东经略,收拾残局去的。

熊廷弼第一次被派往辽东,是万历三十六年(1608)。任务是,调查镇守辽东的老将李成梁。他当年巡按辽东,三年时间,兴屯田,筑堡垒,严厉整军,从不姑息养奸,使辽东风纪为之大振。

朝廷上的官员有目共睹,不管愿不愿意,都必须承认:熊廷弼不仅是摧毁地方山头的“枪手”,或许还是能够救时弊、挽颓局的大才。

但熊廷弼多少有些郁闷。他在南直隶学台任上,主持科举考试,秉公录取,淘汰了一批不学无术却企图走关系的官绅要人子弟,而这些子弟大多是东林党后人。

熊廷弼因此得罪了东林党,从此陷入无尽的党争之中。

这时候,因为打死了违规学生事件,熊廷弼遭到弹劾,停职审查。他返回江夏(今湖北武汉)老家,避见官府,不问政事,只是终日游山饮酒。

表面优哉游哉,其实内心十分痛苦。国事不堪,正是用人时,而他却被“废置”居家。

萨尔浒之战朝廷战败后,明军在辽东军事形势急转直下,形势大坏,由攻势变成了守势,由优势变成了劣势。如何收拾辽东残局,成为一块烫手山芋。

蛰居老家多年的熊廷弼,才被人想起来。熊廷弼救国心切,带病每天昼夜兼驰二百余里,奔赴辽东。当他抵达辽阳,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战败后的惨状:弱兵羸马,朽甲钝戈。

检查军中武器,竟然发现“刀不能刑鸡,棍不堪击犬”。更可悲的是,辽东民心涣散,“家家抱怨,在在思逃”。

面对困局,熊廷弼采取了持久的防御方针,招抚流民还乡生产,同时整肃军纪,处死了一批临阵逃脱和贪赃枉法的将领。

黎安明知道,辽东经过熊廷弼一年的整治,他会在辽沈要地构建起一条依托军堡、积极防御的战线。

明年,也就是万历四十八年(1620),努尔哈赤曾率重兵去攻打辽沈防线,结果被明军打得狼狈而逃。熊廷弼固守的辽东,一时固若金汤。

然而,这一年,在帝国的核心,一场前所未有的权力重组正在进行。

明年七月,万历皇帝死去,泰昌皇帝即位,仅仅一个月后,又死于红丸案。紧接着,天启皇帝朱由校上位。朝中党争激烈,你死我活,远在关外的熊廷弼未能幸免。

当初,熊廷弼接手辽东残局时,最怕的不是敌强,也不是兵弱,而是御史言官的牵制。

明年,他的担忧将会成真。天启皇帝上位后,朝廷中主张速战的一拨人,声称看不惯熊廷弼的防御战略,指责为龟缩战略。他们要的是战争的结果,而不是为战争做准备。

杨涟,后来的“东林六君子”之一,上奏弹劾熊廷弼,说他镇守有功,但也难辞其咎:“功在支撑辛苦,得二载之幸安;咎在积衰难振,怅万全之无策。”

随后,大批奏疏告熊廷弼“无谋”和“欺君”。曾经被认为可堪大用的救时英雄,到了明年则会被说得一无是处。虽然天启派了官员去辽东调查清楚了熊廷弼没罪,但他还是被东林正人君子们从辽东经略的位子上被撸了下来,郁闷还乡。

熊廷弼第三次被派往辽东,是天启元年(1621)年。

任务仍然是,收拾残局。

此前,他被弹劾下台后,袁应泰接替他出任辽东经略。

袁应泰不懂军事,一意迎合朝廷中速战速决的叫嚣,盲目进攻后金。同时,为了标榜仁德,大肆收容关外饥民,让努尔哈赤的奸细轻松混了进来。

而努尔哈赤知道他向来视为畏敌的“熊蛮子”被调走了,也喜不自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