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七喜中文 > 文唐 > 822 廷议

822 廷议

虽然前世的灯泡里面充填的有惰性气体,但就算不充也能让灯泡亮起来。

没有钨丝也没关系,别的丝线也能亮,只是寿命没有钨丝长而已。

总之反正先把电和灯泡搞出来,身下的就交给格物院的人去研究吧。

现在格物院的人太沉迷于机械研究,已经走上了歧途,是时候把他们给拉回正途了。

把这件事情记下,等回去就找田顺谷把发电机和灯泡搞出来。

……

第二天一大早,岳山准时来到永安宫门外等着早朝开始。

群臣见到他这个久不上朝的人都出现了,顿时就意识到见真章的时候到了。

免税特权是废是留就看今天了。

不管是改革派还是反对派,都趁着宫门开启前的这一点时间抓紧串联,商量上朝之后如何展开辩驳。

权贵阶层却都老神在在的站在一边,摆出一副不参与不感兴趣的架势。

但没人相信他们会置身事外,之所以表现出这副模样只能说明一个原因,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。

很快宫门开启,众人依次进入皇城。

上朝之后李世民例行处置了一些其他事务,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完之后才状似随意的问道:

“夏国公关于改免税特权为高薪养廉之法,不知诸位讨论的如何了?”

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人迫不及待的跳出来道:“圣人,此法万万不妥。”正是鸿胪寺少卿田稻善。

“哦,田少卿有何高见?”李世民问道。

田稻善道:“夏国公此法过于损公肥私,久之必为朝廷负担,不可行。”

岳山笑道:“原来是这样,田少卿心系朝廷实在是百官的楷模啊。”

田稻善冷冷的道:“楷模不敢当,在其位谋其政,我身为朝廷命官自当为朝廷效力。”

岳山敬佩的道:“佩服佩服,田少卿刚才的意思是我的法子给百官涨的俸禄太多了损害朝廷利益,故而才反对的是吧?”

田稻善总感觉这话似乎哪里不对,但一时间有猜透。众目睽睽之下他又不好拖延,只能道:“确实如此。”

岳山摆出一副知错能改的模样:“那太好办了,既然你嫌我的提议涨俸太多,那就减少一些不就行了。”

“最好减到和免税特权免除的那一部分税收数额相等,不就完美了吗?谢谢田少卿,要不是你提醒我还想不到这么好的办法呢。”

“这样你不会再反对用高薪养廉替代免税特权了吧?”

田稻善哪还不知道自己掉坑里了,吱吱呜呜的道:“这……我不是这个意思,我是说免税特权乃自古以来的规矩,岂能轻易废除。”

岳山的脸色马上就拉了下来:“你一会儿说俸禄太高有损公肥私的嫌疑,一会儿又说是自古以来的规矩。到底哪句话才是真话?”

“这里可是朝堂之上圣人面前,岂容你在这里胡言乱语?田少卿还是想好了在说话。”

田稻善大惊失色,连忙请罪道:“圣人明鉴,臣绝无这个意思。”

李世民淡淡的道:“退下吧,以后想言事就考虑清楚再说,免得和今天一样闹笑话。”

“喏。”田稻善面如土灰的退入人群。

“还有谁有什么意见?一并提出来吧。”李世民又问道。

田稻善的失败并不能阻止反对派,马上就又有许多人跳出来反对。

而且这些反对派的观点还出现了分歧,一派把损公肥私这一点去掉了,只说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。

另一派单纯的认为俸禄涨太多了,少涨一点的话这个法子也不是不可行。当然了,这一排的人数较少。

改革派也不甘寂寞,当场就跳出来支持岳山。

他们的理由倒是很统一,免税特权不公理应废除,给官员涨俸禄也确实有利于养廉。

还有人当场就给朝廷算了一笔账,一个县的职田是多少亩,能产出多少钱粮,这些钱粮都花在了哪。

总之算下来之后光靠职田根本就养不活一个县衙,为了维持衙门运转当官的必须要想办法赚钱。

能力强的还好说,能力稍差或者意志稍微不坚定一点的,很容易就被拖下水贪污受贿拿不该拿的钱。

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,高薪不一定能养廉,但工资不够花必然会导致腐败。

朝廷想让官员干活,首先要让他们过的好,只有当官的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心全意为朝廷效忠。

这个发言可以说有理有据,驳斥的反对派哑口无言。

然而他们也不会就地认输,依然坚持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不能轻废除。

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,李世民开始征询几位宰辅的意见。

长孙无忌第一个站出来支持:“臣掌管吏部多年,自问对官吏了解颇深,对刚才那一份县衙收支的调查深有同感。”

“有多少本来怀着报国之心的官吏因此走向了歧途,每每想到这一点臣就很心痛,所以臣支持夏国公高薪养廉之策。”

他的这一番话就相当于是给刚才那一份调查报告作了背书,再也没有人能质疑它的真实性。

而且他的表态就像是一个信号,马周、孙伏伽、房玄龄等人也都表态支持,一直在看热闹的权贵们也都站出来一起支持。

这一下支持岳山之策的官员,不只是从级别上,连人数上都远远超过了反对派。

所有人都知道大局已定。

但这并不意味着反对派就这样放弃,好几名官员都跪在地上痛哭,说这是祸国殃民的法子,不能这样做。

结果被大怒的李世民给哄了出去。头铁的被赶走,剩下的人自然就不敢在说话。

不过就在李世民准备宣布推行以高薪养廉替代免税特权之策的时候,李承乾再次站了出来:

“圣人,夏国公之法虽为良策,然稍显操之过急,我以为应当根据情况的不同分开处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