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七喜中文 > 文唐 > 839 王玄策的机遇

839 王玄策的机遇

虽然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创下一人灭国的壮举,但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,他这一次携带说服两国内附的功绩,再次一鸣惊人。

耽罗国还好说,就是一群没有自己文化的土著,说是个国家实际上就是部落联盟,他们内附很正常。

百济之前可一直和高句丽结盟,大唐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他们甚至还想出兵威慑。

能把他们说的举国内附,可就是实打实的功绩了。

“这公文也太公式化了,没有具体的经过吗?”

李世民道:“这就要等他回来你亲自去问他了。王玄策是你发掘培养出来的人才,你又为朝廷培养了一个肱骨之臣啊。”

岳山谦虚的道:“说起来他算是裴矩公的半个弟子,我实在不敢居功。”

李世民道:“不用谦虚,情况我都知道。之前你给我说他是一等一的外交人才,最适合随西征军去西牛贺洲我还有些不信,现在看来又被你说对了。”

岳山道:“说实话,我也没想到他能做到这个地步。”

……

百济和耽罗两国内附的消息很快就传扬开来,一开始大家都不信。

这几年时不时就有边远效果称臣倒是真的,但举国内附还从未发生过,大家都以为是开玩笑。

可越来越多的细节被传出,甚至有朝廷大员当众承认了这件事情。且两国的国主和使节团已经在路上了,不日就可以抵达京畿。

这样的消息传出大家才不得不相信这是真的。

然后举国沸腾,这可是未动一兵一卒举国内附啊,其中还有传承数百年的百济国。这是无比的荣耀啊,每一个唐人都倍感光荣。

老一辈的人或许还记得当年被突厥打到长安城下的屈辱,新一代的年轻人只知道大唐纵横天下无敌手的事实。

这件事情对于之前归降大唐的异族人的震动尤为的大,让他们产生了成为大唐人是多么光荣的想法,对大唐又多了几分认可。

尤其是最近二十年出生的年轻人,他们穿汉服说汉话吃汉氏饮食学习华夏文化,已经打心底里认可自己是唐人这个事实了。

对于大唐周边的藩属国来说,这件事情的震动也同样很大,应该说是十二级大地震一般的震动。

大家都好好的当小弟,你怎么就内附称臣了?让我们怎么做?

不是所有人都想放弃自己‘王位’的。

但不管他们怎么想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,百济和耽罗内附了。

随着更近一步的消息传来,大唐朝野再次沸腾。这次内附是一个叫王玄策的人说服的?

一开始还是不信,但很快就有确切的消息传出,传闻属实。

大家就开始打听,王玄策是谁?然后关于他的信息就一点点被翻出。

渭水书院的学生,夏国公岳山的半个弟子……当着两个消息被确认之后都产生了一个想法。

哦,原来是这样,那没什么好奇怪的了。

这就是岳山在朝野的声望。

半个月后百济和耽罗国的使节团乘船到达渭水河畔,不出意被火车给震撼住了。

为了迎接他们的使节团,朝廷特意派了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前来迎接,并乘坐火车一路把他们送到京师。

平时藩属国的使节团来朝觐是没有这个待遇的,你爱来不来。来了就自己去鸿胪寺报备等待皇帝的接见。

想让朝廷迎接?想都别想。

但他们毕竟是内附,前所未有之事,还是应该给点特殊待遇的。

他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下午,自然没有这个时候去拜见皇帝的道理,所以安排的是第二天一早去。

李世民还特意把明天的早朝放在了含元殿,基本上只有重大朝会才会用这座大殿。

平时的朝会都是放在宣政殿的。

不过有一个人是例外,那就是王玄策,他直接就被宣进了皇宫单独给李世民汇报具体的经过。

一直到宫门即将落锁他才从宫里出来。

在事情没有完结前他是不能乱跑的,老老实实回到鸿胪寺和两国的使节团住在一起。

第二天一大早,使节团献上了内附的国书。

国书上写的自然是冠冕堂皇,什么同为华夏后裔,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才去的辽东谋生,早就想回归中土……

圣人文治武功、爱民如子……一通夸之后表示我们自愿内附,重回大唐母国的怀抱。

李世民那叫一个开心,当即就封百济王为沈国公,耽罗王为辽西郡公。

看起来他们从王变成了公,实际上藩属国的王还真不如大唐的公爵值钱。

很多小藩属国内附甚至连公爵都拿不到,大多数都是侯爵。

百济是比较强的国家历史悠久,才会被封国公。

耽罗国王能被封郡公,纯属是内附的早破格给的奖赏,否则也就是个侯爵。

两国还有其他的贵族也要一一封赏,但这些都不重要了,交给礼部慢慢商议就可以了,还不够资格让皇帝亲自封赏。

然后就是王玄策,一举封侯——益昌县候,不知道羡煞了多少人。

职务也被提拔为鸿胪寺少卿,从四品上的高官,正式迈入了国家中高层管理人员行列。

之后由太子代为祭祀宗庙,把这件事情告诉祖宗。

一般的大事是没资格让皇帝亲自去祭祀宗庙的,都是由皇帝指定的人去代为祭祀。

两个国家内附在十年前肯定是值得皇帝亲自去祭祀的,现在吗,真不算啥了。

让太子去就可以了。

之后就是赐宴之类的就不再赘述。

岳山实在早朝结束之后就会家了,没有吃赐宴,皇宫的席面他吃的多了,不稀罕。

隔天一大早门房来报,益昌县候鸿胪寺少卿王玄策求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