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七喜中文 > 乱世将令 > 第二章风起、雨来、乱始

第二章风起、雨来、乱始

时至九月下旬,大将军连城奉命率领大军镇压起义。大军共计十二万人,兵分三路,分别由大将军连城,太尉崔文,太傅马郸,分别率领,前往青州、冀州、兖州、豫州、徐州平乱。

兵行青州之际,大将军连城一心刚愎自用,认为起义军只是土鸡瓦狗,四万精兵所至大军压境之际,敌军定会处之即溃。

但万万没想到,窦光义虽是农民出身,但自由好学。幼时偶得一落魄秀才传授,习得太公兵法,六韬三略,尉缭奇谋等等兵法韬略。

闻得大将军连城领兵来征讨逆,窦光义率兵与关隘口,依靠地势之力设伏兵。先用大火袭之,在以巨石堵住碍口两侧,断了连城大军退路。

最后领军从两侧山上掩杀下来,朝廷四万大军立即崩溃。战事结束,起义军斩首过万,烧死不计其数,俘虏八千,就连大将军连城也无处可逃,沦为阶下囚。

最后,被窦光义当中斩首,用其首级提振士气。自此大将军连城生死,青州起义军在窦光义的带领之下彻底与朝廷决裂,再无一丝缓和的可能,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。

在解决了朝廷大军以后,窦光义率众再次蛰伏了下来,厉兵秣马准备大干一场。

另外两边,太傅马郸率领四万精兵,直奔豫州平叛。太尉崔文则从另外一路直扑兖州。

三路大军原本以三角之势各攻一州,并且相互之间互为犄角,相互策应。奈何大将军连城中军一路,连青州地界都没进入,便被消灭殆尽。

当崔文与马郸两人收到消息之后,两人不约而同大吃一惊。

如今只余他们两人各自奔往目的地,但他们两军中间如今横亘着一个青州。此种情况,两人所率军队已经孤立无援,奈何两人都已深入各自战区。

如今两人所率大军在多方夹击之下,只能够固城而守,寸步难行。

当太尉崔文闻讯大将军连城兵败被斩,当即仰天长叹:“连城误国!”

但徒呼奈何!

金陵之中,当皇帝闻讯大将军兵败,崔文、马郸被困兖州和豫州,当即大怒。但奈何朝廷此时已经无兵可调,只能够再次强行征兵,征发徭役,一时间民间百姓怨念更加到了顶峰。

恰逢此时,宦官王道进言:“大周十九州,除北地凉州、并州、睦州、中州受灾严重,且鞭长莫及之外,五洲叛乱,剩余十州,何不让各州牧自行征兵,共同讨贼。”

皇帝闻言大喜,欣然接受,朝中有人出言劝阻但无济于事。皇帝一心如此,没过多久文书便已下达,到了其他州牧手中。

同年十月中旬,睦州州牧府中。

李舒坐于凉亭之中,桌案旁边放置着一个小火炉烧着一炉热水,腾腾热气让人觉得稍微温暖了一些。

在他对面,坐着一儒雅少年,年方二九,却显得放荡不羁,随意的靠在背椅之上,神色懒散。

亭外连绵大雨不绝,十月的秋雨带着阵阵凉意,天气也越发一天比一天冷。

“这场大旱算是终于过去了,这场秋雨来的还算及时!”

那少年随意的放下茶杯,说道。

“这话到是不错,来的还算及时,正好现在能够赶得上冬粟的种植,否则今年冬天又不知道该饿死多少人。”

李舒看着郭奉,言语之中也是感慨。

当时六月底,他们一行人来到睦州,亲眼目睹了大旱给北地带来的灾难。

上任之际李舒便带领手下人手,组织百姓各处打井。起初的时候情况还好一些,但随着时间推移,一口接着一口的水井也随之干涸,一度让人绝望。

无奈之下,只能够带领人继续深挖。

如今一场秋雨终于解决了北地的困境,直至此时李舒才终于有所闲暇。

原本睦州人口拥有一百二十万人,到现在大多数地方都已经十室九空,全部前方南方逃难。留下的人口根据同级已经不超过三十万,整个睦州现在面临着地广人稀的局面。

“现在各地粮仓中的余粮还能撑多久?”

李舒担忧的问道。

“根据统计,几个月来已经有两个大仓中的储粮耗尽,还剩下五个粮仓没有开启。最主要的是如今睦州人口少了四分之三,所以储量还很充足,但保不准没有百姓迁徙回来。毕竟往南那边的局势你我也清楚。”

闻言李舒只是叹了口气,虽然远离金陵,但不代表他不关注丝毫的朝廷动向。留守在睦州的三十万百姓又以老弱妇孺为多。

剩下的五个大仓中的储粮,看似很多但依然捉襟见肘。

来到这里已经几个月的时间了,但李舒现如今连军队都不敢奢望,各地郡兵也早已经长久缺乏训练,根本不堪一战。加上大旱来临,早已经逃的逃,回家的回家。

“现在缺的不是钱,是粮和人啊。眼看着天下就要大乱,我却困守一地,实属无奈啊!”

李舒叹道。

不过对面懒散的郭奉看着李舒这样,却是不赞同的摇了摇头。

“这场大旱看似是一场人力无法阻挡的天灾,但何尝不是一个机会。”

郭奉是从小和李舒一起长大的,没有人比他更加的了解自己这个发小。心怀天下,善意随和,但有时候还是太过于优柔寡断。

“确实这场大旱给北地带来了难以挽回的灾难,这早已经是天下皆知的事情。但是你为何不知,这场大旱同样波及到了北边的草原。那些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下去,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西进,今年他们已无南下的可能。